顾销视角 | 财务目标 – 养老费用(上)

发布日期:2025-03-02 00:00:00   来源 : 顾问营销研究发展院    作者 :叶劲之    浏览量 :1310
叶劲之 顾问营销研究发展院 发布日期:2025-03-02 00:00:00  
1310


顾销视角栏目介绍

  顾销视角栏目是顾销研发院输出顾销相关知识文章的重要栏目,本栏目将会发布两岸三地金融专家学者、研发院专家团及研发院优秀学员等行业资深人士的优质文章。




前言

从人生风险活得太久,一窥财务规划

基于生命周期表以及财务安全规划的逻辑,人的一生以退休时间分隔,前后各有一个风险。


退休前是早期死亡的风险,探讨若发生风险如何继续满足家庭各项财务需要。


退休后则是活得太久的风险,到了退休,尚未备妥养老金,为了生活,不得不继续打零工,过着勉强糊口的日子。


笔者与客户沟通养老金规划时,通常建议客户放弃两个传统想法:一是养儿防老,甚至现已戏称为“养儿妨老”。毕竟父母即将退休时,子女大约三十多岁,正值人生奋斗期,属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族。

所以,父母最好不要期望子女承担自己的老年财务需要。反之,过年或家庭生日聚餐时给孙辈发个红包助助兴,倒能帮助子女减缓生活压力,呈现一片和乐的家庭关系。


二是不要依靠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的老年给付在于填补退休后部分所得,所以大多使用所得替代率*计算,各行各业的比率不一。


再另一个概念:社会保险的目的在于满足“生存条件”。我们难以期望社会保险的养老金能满足我们想要的生活水准。


鉴此,建议规划过程漠视社会保险的养老金给付或将未来的养老金定义为“锦上添花”。


从着手规划养老费用就等于开始涉及财务目标的规划与执行,即,按照主动的精神(proactive)规划养老金的目标。会强调主动的精神是因为拖延是普遍的人性弱点,再加上经验告诉我们:人们的眼光通常是年龄的1.5倍。许多人都要等到40岁左右,随着年龄渐长,才逐渐感受到自己60(=40*1.5倍)岁对养老金的需要。


由于规划的时间长短是规划成功与否的重要变量,如果可以,越早启动规划,越好;整个过程也越轻松!


接着,就是执行规划,首先,收集相关信息,请教或物色专业人员,再一起进入规划的过程:评估养老环境与审视自身的条件,接着设定目标,决定方法与选定工具、执行,之后定期检讨与修正,直至达到目标。


否则,到了老年,面临生理机能退化,许多人对养老生活感到无奈,如果再加上长期慢性病的煎熬,不堪闻问的场景经常见诸媒体。

目前日本民间热议的“75计划(PLAN 75,也就是75岁以上可选择安乐死)”与中国台湾地区“前主播傅X仁远赴瑞士求安乐死”等事件可见老年人问题,方兴未艾!


每个人都有责任为自己备妥养老金,不仅未来可以享受有尊严的老年生活,也为各种临终的财务压力托底!


*所得替代率(Income Replacement Ratio)是指退休后每月可支配金额与退休当时的每月薪资的比例‌。这个比率是衡量退休后生活水平能否维持的重要指标,替代率越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也越高


*以下文章仅作为学术探讨之用

本期特邀嘉宾

叶劲之先生 /  George Yeh


简介

   叶劲之先生拥有30余年外资保险外勤与内勤的完整资历,深谙顾问营销。

   长期担任理财产业的课程讲师与教练,包括:台湾地区花旗银行、台新银行之财富管理银行的业务流程及业务管理辅导项目案。担任私人银行课程辅导课程的专任导师。


学历

   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学士;政治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法律组硕士。


出版物

   《金控时代业务管理》

   《财务规划顾问的第一本书》

   《卖保险的第一本书》

   《买对保险九大招》

   《买保险的第一本书》

全方位金融培训专家 


专长
    财务(安全)规划(Financial Security Plan, Financial Plan)业务组织之建立、训练与业务管理、业务激励办法、业务绩效管理、金融服务业之客户关系管理(CRM) 、职涯规划/生涯规划。


CMRD

Advisory Group




财务目标 – 养老费用

(上)





财务规划的预算与支出

财务规划的思考方式与执行步骤是纯理性的。


回首观察客户规划失败的经验,技术上的原因主要在于疏于做预算与长期落实。家庭财务如同蓄水池,不外乎流入与流出,要想财务健全,不外乎开源与节流。此处不谈开源的流入,就谈节流。

为了财务目标,必须先决定预算。首先巨细靡遗地保留至少3个月家庭生活费支出记录;


整理这些记录后,支出类别不外乎食、衣、住、行、育、乐与其他。


再依重要性排序,最重要的支出是处理各种风险的保险费,因为一旦发生了风险,只有保险公司理赔的保险金能替代收入,替代家庭未来的生活支出。


之后,就是测算未来的财务目标。若未婚,则个人的财务目标是养老金;若有孩子的家庭,就是养老金与子女教育金。


再之后,就是将剩下的金额作为当月份的生活费。若还有剩下的预算,我们会思考一些其他次要的财务目标,例如换房、换车或每三年或隔年的国内外旅游。最后的财务目标就是累积财富,换言之,不闲置任何一块钱。


以上的预算配置顺序适合中产阶层的家庭,如果初入社会,收入不高的未婚年轻人,可能月收入刚好月支出,也就是月光族。建议还要尽量撙节开支,启动储蓄计划,养老目标可暂时搁置,准备结婚基金比准备退休更合理实际。



收集相关信息 - 养老社会环境调查

着手养老金的准备不能不了解我们身处的社会情况。


根据社科院郑秉文:中国居家养老比例远超90% 是养老金融的蓝海(2024-10-19 腾讯新闻):“目前,中国的养老方式重点还是居家养老。即使在全球最发达的国家,在人均GDP全球最高的国家,养老的主流方式也是居家养老。”。

本篇重点有三。其一,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基本上,大部分地区以呈现9073,即居家养老90%、社区养老7%、机构养老3%;或“9064”的比例。


其二,目前现况距离9073尚远,因为社区养老的比例低于6%~7%,机构养老也低于3%~4%。


最后,未来发展的三个融合趋势:首先是居家+社区养老融合趋势,主要体现在社区向居家登门养老服务的派送;第二是社区+机构的趋势,特点是社区提供大型的一体化医康养养老社区,现在全国险企提供了四五十家大型养老社区;第三是居家+社区+机构的融合趋势。


有了这些结论,每个人筹措(准备)自己的退休养老的资金就是一生的课题。



向客户说明养老费用 – 计算方面

就如同向客户说明,如果发生风险,应该如何计算财务缺口以及寿险建议书,介绍养老金时也需要能展现计算逻辑与思路的图形或表格,帮助客户掌握整套思维。


根据笔者经验,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永续年金,二是EXCEL的财务表格,三是保险公司的制式图表。概述如下:


1


简易算法 – 永续年金

一般理财课程内都会介绍永续年金的概念与计算方式。为方便了解如何将此概念用于养老,试举一例:


发生车祸,单身受害人60岁,丧失工作与部分生活能力。法院判肇事者赔偿300万元,并将赔偿金交付趸交即期年金方式处理,由保险公司每年(或月)给付保险金,长期照顾失能的受害人。


若受害人无资产,每月生活费6,000元,按半天计酬看护费每月3,000元。另,可领每月社会救助1,200元,则受害人的未来的现金流可以维持多久?

作为财务顾问必须熟悉财务计算器或EXCEL套装软件中财务函数的使用。


单纯以永续年金考虑,如果将赔偿金放在定存利率3%的账户,每年可以产生9万元的利息收入(等于每月7,500元的利息收入);如果利率为4%,则每个月可有10,000元收入。扣除生活费(6,000元)与看护费(3,000元),再加上社会救助(1,200元),每个月7,800(=6,000+3,000-1,200)短期内可以过得去。


但是考虑通货膨胀,长期必然侵蚀300万元本金的实际购买力。所以,安排即期年金未必适合,最好直接放在能提供长期存款的金融机构,但是,必须加上受害人的自律加上可以信赖的人予以协助。可以信赖的人可能是其好友、信托或社会志工。


由于人的寿命有限,规划终极年龄到90岁,即,90岁时尚未用完全部的300万元,应该利用遗嘱提前做好适当的余款安排。


同样的概念,如果想要知道我们的退休后养老金应该准备多少,也利用永续年金的概念,先算假设现在开始面对退休生活,每个月要花多少钱?


依现在的费用(现值)计算生活费,再考虑通货膨胀到退休年龄的第一个月支出金额(未来值)。将每个月的金额乘以12,成为退休后第一年的费用,再除以定存利率。

举例说明:若推算退休后每月生活费以现值计算为10,000元,也就是每年120,000元。再计算通膨至退休。


若目前40岁,到退休还有20年,年通膨率为4%,则退休第一年金额应该262,935元(=FV(4%,20,0,-120000,0))。若按照3%计算永续年金,退休目标是8,764,500元(=262,935元/3%);同样地,如果以4%计算,则为6,573,375元(=262,935元/4%)。


接着,考虑重点是从 40 岁起至 60 岁退休达到 6,600,000 元的目标,20 年间投资年报酬率要定在多少如果采用 6%计算,

则每年应投入169,262.34(=PMT(6%,20,0,6600000,1)),即,每月 14,105.19元。若可以,用较高年报酬率10%,则每月仅需投资8,729.81元,(=PMT(10%,20,0,6600000,1/12)。事实上,以长期投资而言,年报酬率10%是合理的。


2


EXCEL(软件)算法

直接利用EXCEL的报表与客户沟通的好处在于可随时调整参数,包括年龄,年通膨率,年报酬率,已备退休金都可以随时填入,修正退休需求的金额,方便讨论,也有助于客户提出各种参数假设,当场试算。除此之外,尔后执行年度检视目标进度时,也很方便。


以下两个表格中土黄色的栏位是可以输入数字,而蓝色的栏位已置入公式,EXCEL能自动显示计算结果。

再举一例,也是计算养老金的保险代理人经常使用的,与上例图的差别在于协助客户试算目前的生活费用与退休后生活费用的调整以及考虑预留遗产金额。下方的图表显然比上面的表格复杂,两个表格的余命都设定在90岁。


3


保险公司的选择 – 通货膨胀率与投资报酬率相抵

与客户沟通长期的家庭财务目标,年度的通货膨胀率与投资报酬率是绕不过去的障碍,如果客户没有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容易被忽视或放大。


有些保险公司采用年度通货膨胀率与投资报酬率相抵的方式,所以,向客户解说的表格数字都以现值表示,方便客户理解。

 

上述相抵的情况出现在短期一、两年内,是可能的。但是,以长期的经济环境观察是不可能的。

按照投资学的概念,人们投资的目的有三,一是对抗通货膨胀对资产购买力的侵蚀,二是对抗客户持有资产时所发生的税负,三是享受经济成长的果实。以攻防角度看,前两者属于防御,保持资产的购买力,后者是攻击,增加资产金额。


根据宏观经济的运作,中央银行不仅要控制通货膨胀、记录与调节国际收支,还要与财政部的财政政策共同保持经济微温的责任,确保经济环境适合企业运营。


其中若通货膨胀率超过基准利率,金融市场就成了负利率,观察前几年的欧洲与日本的商业环境,不仅不利于有效需求,甚至出现僵尸企业,有些非银行机构为了增加报酬率,资金涌入高风险的领域,都是典型病态现象。


如果通膨过低,经济疲软,下行,萎缩,甚至出现通缩,最典型的情况就是2001年的日本。


于此时,主管机关的对策通常采取扩大投放流动性,降低企业资金负担,拉抬经济。虽然长期出现通货膨胀率与投资报酬率相抵是不合理的,但是,为了保险代理人解说方便,易于与客户沟通,可以理解。


因为,只要谈到通货膨胀率,就必须讨论投资报酬率。


有了投资报酬率的设定,就必须在客户退休时,将养老金放到能产生预期报酬率的投资标的,才能产生满足客户需求的金额。如此一来,许多人认为太复杂啦,客户脑袋已经绕晕了!



小结 何者较适合

利用以上三者都可以与客户沟通退休规划,然而何者较优?笔者认为退休规划的目标金额计算不难,但是面临现代社会常见的老年疾病与生活问题,尤其最令人恐惧的抑郁症或燥郁症,再发展到失智症,只能加大医疗费用的可能预算,要想精确掌握数字,很难。


至于方式的优劣,要看客户的思路与行为习惯,也就是客户的社交风格*,如果客户是驾驭型与表现型,永续年金简单易懂,客户只要预算允许,基本上很容易理解与或接受。


至于分析型的客户,最好用EXCEL表格展示测算过程与结果,甚至还可以在客户前演示各种参数的改变,满足其探究细节的偏好。


若是亲切型客户,最好将规划逻辑配合图形说明清楚,毕竟亲切型客户的决策需要左右亲属的认同,如果周边的人有疑问,他又无法厘清,客户信心很容易受影响!


*社交风格是指人们可以分成4种社交风格(实际的课程中,每个社交风格还可以再分为四种,所以一共16种社交风格),每种社交风格的人各有其不同的思考方式与适合的沟通方式。这套课程是由美国Wilson Learning机构所发展,主要用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互动。(请参阅:提高人际交往的灵活性:工作中的社交风格 | Wilson Learning Worldwide)

提醒 :

自行制作表格前必须先得到保险公司的认可

记得台湾金融机构开始转型推动理财业务的过程,不少机构的业务人员面对客户时,就以自行制作的PPT或EXCEL报表向客户说明各种财务目标以及产品的试算数字。


由于通膨率与投资报酬率的敏感性不是一般客户能掌握,很容易出现客户惊异于报表上的数字。


如果此时业务人员怠于充分解释,很容易发生误导销售的情况。


所以,只要销售流程中必须使用非公司制作的报表,务必先得到保险公司业务部或市场部的认可备案,因为根据许多投保客户的习惯,这些书面资料很可能会和保单放在一起。如果数年后,自行制作的表格数字与保单的实际表现出现负面差距,难免不会发生争议。

至于沟通货币时间价值中现值与未来值的差异,比较常见的方式是用一张白纸,画一条横线表示时间轴,然后在轴线上由左至右分别标示现在与退休时间点以及之间的年期差距,再向客户解说。


再进一步,也可向客户介绍72法则,即,以72作为分子,年报酬率、利率或通货膨胀率作为分母,得出的投资储蓄金额可以翻一倍或购买力减少一倍的年期。例如年通货膨胀率4%,按照72法则,每18年(=72/4),货币购买力折一半。同样地,以固定年利率(或投资报酬率)6%计算,每12年(=72/6)后,存款(或投资)账户的金额大致等于所投入本金的两倍。


(未完待续,后见顾销视角板块-《财务目标 – 养老费用》(下))



END



CMRD



往期回顾


顾销时讯 | 阳光人寿客经区差异化赋能培训暨顾问营销管理师CMM认证系列课程

顾销时讯 | 顾问营销研究发展院助力明亚辽分优增标准化课程培训

顾销视角 | 成功关键 - 业务导向的企业文化(上)

顾销视角 | 成功关键 - 业务导向的企业文化(下)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